「本文来源:东方城乡报」
年,经历了“睁眼看世界”和“中外合作发展”的中国种业,迎来了第一部专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
翌年,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成立,以“让农民得益,让自己发光”的朴素理念,开启了自己深耕蔬菜种业的征程。
二十及冠,大道同行。
20年来,惠和种业以“引进+育种”求当下与未来之“和”,以“育人+引智”求稳定与发展之“和”,以“示范+服务”求农户与市场之“和”,以“口碑+品牌”求初心与时代之“和”,近悦远来,讲述了一段“立足上海,放眼全球”的种业故事。
“引进+育种”
求当下与未来之“和”
“差距很大,根本不是一个层面的东西。”作为种业领域第一批“睁眼看世界”的人,年,在上海市种子公司工作的郏惠彪被外派至日本知名种企八江农艺株式会社交流学习。
这段经历,让郏惠彪认识到了国内外种业发展的差距,“无论是在品种资源、育种理念,还是栽培技术、品质指标上,当时的中国都要远远落后于日本。”
也正是这段经历,让郏惠彪开始尝试将国外品种引入到国内销售。年,郏惠彪从日本引进了我国第一个小型西瓜品种“早春红玉”,重量仅有2公斤,但果肉品质好,小型高品质西瓜开始在中国打开市场。
作为看家本领,国外引种在惠和业务链中仍然占据主导地位。“我们每年还要引进多个品种,经过几年的筛选,最后选择生长性能良好、市场认可的品种进行推广。”惠和种业开发部副经理王海林介绍说。
但经过20年的发展,惠和的气度和视野早已远超当年。
年11月29日,惠和作为全国10家参会种业企业之一,参加了农业农村部种业管理司主持召开的种业企业家座谈会。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解决种子问题作为年重点任务,提出“要开展种源‘卡脖子’技术攻关,立志打一场种业翻身仗。”
“我们能够参会,是莫大的荣幸,同时也是我们充分谋划、提前布局的结果。”郏惠彪说。
21世纪伊始,惠和便充分认识创新育种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借助公司位于上海的科技、环境优势,广泛收集了国内外丰富、优异种质资源,组建科研育种技术团队,加大育种资金投入,开展玉米、南瓜、葱蒜类等作物商业化育种。
当惠和把育繁推一体化当成自己的发展目标时,这种着眼未来的提前布局,就显得尤为珍贵。
最直观的体现是对种质资源的态度。
多年来,惠和根据不同作物的育种目标广泛收集种质资源,除了借助国内公共种质资源平台申请获取种质资源,还积极上山下乡收集或向国内外有关科研育种单位、企业引进或购买种质资源,截至目前已搜集国内外各类优良种质资源多份,为企业自主创新商业化育种打下坚实基础。
《嘉定白蒜脱毒、提纯、扩繁技术应用示范》科技项目,在郏惠彪领衔主持研究的项目中,是很特别的一个。惠和种业与上海市农科院、嘉定区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合作,建设了白蒜高标准组培室,突破了从组培室脱毒到三级繁种全产业链的关键技术,取得两项专利,为白蒜提纯、复壮及良种繁育提供了可操作、可复制的产业化模式。如今,嘉定白蒜已成功续证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建立起成熟的白蒜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老品种迎来了新生命。
除了白蒜,嘉定白蚕豆、金丝芥菜、乌塌菜、嘉定罗汉菜等一批优良地方品种也被惠和保护和再利用,在嘉定区农业老品牌保护开发中,惠和的价值也被释放出来。
“育人+引智”
求稳定与发展之“和”
人才是种业企业发展的源头活水。正如袁隆平之于杂交稻、李登海之于紧凑型玉米,一粒好种子,往往是育种家数年如一日的精耕细作、精挑细选培育出来的。惠和显然深谙此道。
“郏总和我是老搭档了,从读书到就业、创业,一直也没分开。”算上一起在上海市种子公司共事的经历,一起从国外引种到开展自主育种,惠和副总经理沈若刚与郏惠彪已携手超30年,共同的信念,让二人终成芝兰之交。
对“老人”如此,对“新人”也更有期待。
年初,年出生的王海林被公司任命为主持工作的开发部副经理,在公司的信任和支持下,把职业发展成了“事业”。惠和是王海林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后的唯一一份工作,尽管每年都有多天飞往全国各地出差,算不上轻松,但当他说起“惠和是排全国前三位的蔬菜种子公司”的时候,流露出掩饰不了的自豪感。
这也是惠和20年来注重“情感留人、事业留人”的一个缩影。年,为加快实现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培养年轻骨干的经营管理能力,惠和成立了业务决策委员会,由一毕业就进入惠和种业的开发部经理张容、销售部经理朱秀春和海外营业部经理曹艺三人组成,全面负责企业日常经营决策,这些进入惠和约15年的年轻“老人”不负众望,实现了公司业绩继续快速攀升。年初,业委会主任张容又被晋升为公司主管业务的副总经理;年中,又作为特殊人才被公司推荐解决了全家的上海落户。
如今,惠和公司90多名员工中,拥有博士、硕士学位的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就超过30人,为公司选育和引进优质蔬菜种子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另一个策略是“引智”。
作为学者型的企业家,并致力于企业自主育种,让郏惠彪对国内知名的蔬菜育种科学家如数家珍。
年,惠和投资成立了上海蔬菜研究所。由企业成立民办非企业单位,并冠以“上海”,这在上海农业领域并不多见。
据介绍,除了从事蔬果、特种玉米的创新育种,地方品种资源的收集、保护、提纯复壮和商业化研发,新品种的引试示范和应用推广外,还有一项很重要的目标——为惠和种业可持续创新发展,提供全方位的专业建议。
研究所成立后,与上海交通大学紧密合作,聘请黄丹枫教授担任所长、陈火英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组建了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农业大学、上海市农科院、上海市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等单位11名院士和专家组成的惠和专家委员会,成立了惠和院士专家工作站,设置了鲜食玉米、瓜类、葱蒜类、地方品种等四个育种室。
科研合作和人才培养,为惠和创新育种带来了可喜的成绩。专家委员会也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库、科技创新的智囊、科技项目的军师、员工成长的导师。
据统计,惠和目前已自主育成鲜食玉米、洋葱等蔬菜瓜果新品种32个、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47个以及多项植物新品种权和发明专利。承担各类科研项目30余项,并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和三等奖,惠和种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示范+服务”
求农户与市场之“和”
在惠和的销售网络中,种子区域销售经理、惠和新品种测试点和售后服务网点,以及其发展的区域代理商和零售商是最基础的架构。无论是传统优势种子销售,还是自育品种的推广,都十分依赖这个健全的销售网络。
郏颖杰的归来,给这个销售网络带来了积极的改变。
年初,在海外留学的郏颖杰回国,正式进入其父郏惠彪创立的上海惠和种业有限公司工作,并担任总经理助理一职。
在一次去江西的调研中,郏颖杰发现当地许多农户收到惠和的新品种后并没有播种,而是随便放在了仓库里。在走访询问了多位农户后,她了解到,农户因为不懂种植技术,同时对产品打开销路没有信心,因此对新品种的接受度不高。于是,郏颖杰开始想办法拓展产销对接渠道,与当地果品公司洽谈,同时组建公司服务团队,不定期、无偿为当地农户提供技术指导等服务。农户的疑虑打消了,种上了优质的品种,收入也提高了。
而这个经验,也为惠和优化服务机制打开了思路。网络健全的销售链上,延伸出了全新的服务链。
如今,惠和每年不定期举行的新品种示范观摩会、配套优质栽培培训会等,不但会吸引众多销售经理、代理商以及种植户到来,包括盒马鲜生、百果园、鲜丰水果等众多新零售平台也会来到现场,看外观、品口感,优化自身的产品结构,有的甚至当场与种植户洽谈委托种植订单。惠和在江西会昌推广贝贝迷你南瓜和贵州毕节推广大葱的案例,被推荐为农业农村部农业社会化服务典型案例。
在保持传统渠道营销体系继续领先行业的同时,惠和还依托互联网+,精心打造公司“藏蔬阁”电子商务平台,增加了C端销售业务和服务项目,迅速提高面向专业用户的种子网络营销占比,同时引进“快消品”营销理念,拓展庭院种植和阳台蔬菜业务,满足市民情趣、休闲、健康生活变化,将电商种子客户延伸到广大市民。
此外,充分利用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有利条件,惠和积极将自育优质种子出口到国外,目前与日本、美国、韩国、西班牙、法国等33个国家八十多家国际著名种业企业建立了贸易关系,年出口创汇80万美元以上。
“口碑+品牌”
求初心与时代之“和”
不同于谷物、畜禽品种,在蔬菜种源领域,我国的黄瓜、辣椒等品种已经具有相当高的水平,只有胡萝卜、菠菜、洋葱、西兰花等品种进口依存度较高。
“蔬菜领域的‘卡脖子’,我们理解是高端种源研发,以及其背后的市场化程度、知识产权保护以及科学的育种科研体系的建立,这也正是我们努力的方向。”郏惠彪说。
立志做“最全的蔬菜种子供应商”,如今惠和常年销售及出口的高端蔬菜瓜果种子种苗已有40多个作物,多个品种,大葱、南瓜、胡萝卜、甜瓜、洋葱、砧木(作物)、西瓜、鲜食玉米八大战略作物,在国内主产区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年推广面积达多万亩。
为什么惠和的种子在“高价格”下仍旧赢得了“好口碑”?
在惠和公司的物流质检部,精选机、包装机、喷印机等多台设备正在热火朝天地运转着;几个工人在操作台上,对一批鲜食玉米种子进行最后的人工去杂;负责质检的员工桌上则高高堆叠着种子培养皿,在对已发出新芽的种子进行点数与质量等级分析……
由于公司对发货的种子质量有着近乎苛刻的要求,所以物流质检部成为公司操作流程最为严格的部门,墙上挂满了《精选操作流程》《入库流程》《种子质量检测流程》《标签制作流程》《包装流程》等操作规范。
而在另一间车间,公司今年刚刚投入多万从荷兰种子加工设备公司引进的全套种子加工生产线已经安装就位并投入使用。
“这套设备可以实现种子脱粒、清选、分级、消毒、引发、包衣、丸粒化、干燥等全生产线,可以通过精准高效的筛选,实现种子商品质量提升,确保公司在行业内的竞争优势。”物流质检部经理周浩伟说。
除了进口种子的精选分级,惠和还狠抓生产基地建设和生产技术研究,在自营农场和国内外合适产区建立种子生产基地,制种基地分布在江苏、青海、甘肃等省市和意大利等国家,并通过不断研究制种技术,提高种子产量和质量。
“一罐一码,一袋一码。”近年来,惠和在很多蔬菜主产区具有了一定的品牌知名度和良好口碑,但同时也出现了很多假冒种子。为此,公司专门研发了一套信息系统,应用种子包装赋码技术,使得每件产品都可以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