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培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求索心路登山观海录郑煦随笔 [复制链接]

1#
有人去过北京中科医院 http://baidianfeng.39.net/bdfby/yqyy/

我当“洋插队”那几年

郑煦

人生的经历有时很有意思,身在其中与事隔几年再回头看,可能会是完全不同的感受。当时痛苦的事回头看反而觉得快乐,因为痛苦已经远去;当时开心的事回头看反而觉得遗憾,因为快乐难以重现。现在回想在美国读博那几年,和当时身在其中的心境完全不同。有人把出国留学叫做当“洋插队”,想想倒也有几分道理。如同父母那一代的“插队”一样,在异国他乡求学的日子充满青春的热血和激情,也难免有很多曲折和辛苦,却也因此令人难忘,收获良多。

去美国之前,我从未对读博这件事有过畏惧。已听说博士阶段的学习有相当的难度,会有诸多挑战,但自己觉得读了这么多年书,早就对学习这件事熟能生巧,不会有太大的问题,所以去的时候信心满满,以为会像以前的学习一样顺理成章地进行。可生活的际遇实在难以预料,整个读博过程中的起伏转折是我完全预想不到的。首先是语言文化的挑战。到美国不到两周,开学的第一个星期我就站在讲台上教书了。站在教室的中心,看着金发碧眼的美国学生,讲着磕磕巴巴的英语和我不熟悉的主题,我生平第一次感到如此茫然不知所措。还记得有个学生问我问题,他连讲了三遍,我都没有听懂他在讲什么,最后他说“算了吧”。那一刻,我的挫折感应该比他强烈。学期快要结束时,我把这学期中重要的概念总结出来,列成一张表让学生复习,原以为对他们应该有所帮助,可刚一下课就有学生冲到我面前,跟我说:“这没用。不知道你为什么要这样做。”我从来没有经历过这样的事,觉得委屈极了,眼泪几乎夺眶而出。当然,除了语言,更主要的是文化差异以及我对美国学生的学习方式完全不了解和不习惯。学生对老师的期待到底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萦绕在我的脑海中。

其次是学习方法和心态的调整。虽然我们上课很多,但博士阶段的学习不再是以每门课的成绩为目标,而是以研究成果为目标,在上每门课的时候都要想想我这门课的作业,如何转化为我的研究成果或是对其有所帮助。除了平时大量的阅读和讨论,期末的论文是重头戏,读得再多,关键还是要写出来。还记得我们要上一门“消费者文化理论”(ConsumerCultureTheory)的课,由这一领域的权威克雷格·汤姆森(CraigThompson)教授讲授。他对我的课堂参与表示赞许,可到了期末写论文的时候,我交上去的论文被他密密麻麻地作了批注,貌似每段话都被他改过了。看着那满篇的红色标注,我除了叹服他的语言才能外,也意识到我和他的差距有多大:不大,只20页纸。我被这个差距吓到了,觉得自己没什么希望了。我问自己,我真的也可以写出一篇高质量的论文吗?有什么方法可以缩小这个差距?想来想去,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付出双倍的努力。

博士的前两年一直是在这种痛苦挣扎中度过的,其间有无数次想放弃的念头。我一次次地问自己,这真的是我想要的吗?想半途而废却又心有不甘,就这样在与自己的较劲中度过了许多个日日夜夜。所幸,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当我终于完成毕业论文并在国际期刊上发表论文时,我知道量的积累已经发生了质的变化。毕业之后,我回到我的母校香港城市大学工作。见到当年的导师苏晨汀老师、周南老师,倍感亲切,也更体会到老师们当年对我的教导的深切含义和良苦用心。回头再想那段异乡求学的经历,和身在其中有完全不同的感受。彼时的痛苦挣扎已化作感恩,感谢导师的谆谆教诲,感谢家人默默的支持与陪伴,也感谢那时的自己,坚持下来没有放弃。这段经历使我收获良多,不仅仅是知识的增长、眼界的开阔,更重要的是生命的改变。从骄傲自大到柔和谦卑,从注重结果到只问耕耘不问收获,从寻求个人的荣耀到活出使命,我找到了生命的方向。我想,这应该是我在美国求学生涯最大的收获吧。

年2月6日

作者简介

郑煦(xuzheng@cityu.edu.hk),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助理教授,—年在美国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读博士学位,专业为市场营销战略,师承AricRindfleisch教授和KersiAntia教授。

周南感言

“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郑煦当“洋插队”,入乡随俗,“入乡”见到语言和文化差异,“随俗”是调整学习方法和心态,通过与自己较劲,“付出双倍的努力”,学成后回母校工作。从量变到质变,“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出处:周南(主编):《登山观海:位管理学研究者的求索心路》,北京大学出版社,年11月。

说明:郑煦,香港城市大学商学院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更多内容扫码观看,让营销更有力量!

让营销更有力量!

1、我们尊重原创,也注重分享。本公众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同所有,转载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和来源媒体平台所有;

2、本公众平台转载内容包括视频、文章和广告等,仅以信息传播和分享为目的,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之用,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公司、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请联系处理;

3、本平台对转载和分享的内容、陈述、观点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和合法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

加入学会,共襄盛举!

图文编辑:李一鑫审校:张希贤

欢迎各界朋友赐稿:

学会邮箱cmau

cmau.org.cn

执委会邮箱cmau-ec

cmau.org.cn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简介

中国高等院校市场学研究会(ChineseMarketingAssociationofUniversities,英文缩写CMAU)成立于年元月,是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部批准,由全国各高等院校从事市场营销学教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及企事业单位自愿组成的非营利性学术团体。学会的主管单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现任会长是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符国群教授。

本会宗旨

团结市场营销理论与实务界人士,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策,本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原则,组织各种形式的研讨和交流,为创造、传播新的市场营销知识,为繁荣中国市场营销学术研究,为提升我国企事业单位营销管理水平做出贡献。

业务范围

通过定期(如年会)或不定期(如不同专题的研讨会)的形式,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提供交流的机会;

通过出版物,为全国高校从事市场营销教学、研究的专业人员和社会各界的有关人士提供发表研究成果的园地;

组建全国性的市场营销教学、研究案例库、资料库,建立全国性的市场营销研究信息网络;

通过各种方式为社会各界培训市场营销教学、市场营销管理实践人才;

以各种方式为企业界及其他部门提供市场营销相关的专业援助,如咨询等;

收集国内外的市场营销理论的研究动态,与国外有关市场营销研究的机构、团体建立不同形式的合作、交流关系。

学会秘书处

通讯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