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营销培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新时代商业银行网络化全功能银行服务体系研 [复制链接]

1#

来源:中国电子银行网

互联网逆袭只是我国商业银行面临发展困境的一种表象,各行采取的跟随式同质化防御措施很难改变当前现状。商业银行只有从信息化社会发展趋势的客户需求出发,通过自身的变革创新,再造一种全新的银行经营模式,才能重新成为金融服务的市场领导者。

作者:哈尔滨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移动金融部孙升学徐海洲

一、银行信息化发展趋势分析

从上世纪80年中期开始,我国银行业开始银行电子化进程,逐步实现信息的收集和存储的信息化,业务处理流程是机器模拟手工方式进行;到了上世纪90年代,随着网络技术在银行应用的逐步深入,银行开始电子化银行进程,通过新技术引领,开始银行业务流程的再造,实现了通存通兑、实时汇款、代缴费等一批新兴电子化银行业务快速发展,随着互联网应用的推进,进一步加快电子化银行进程,网上银行、手机银行、银企互联、电子商务等创新业务已经改变了传统银行运行模式,银行进入了Ebank时代。我国商业银行业经过三十多年的信息化发展,已经具有较高的信息化水平,无论是业务处理系统,还是经营管理体系基本实现了信息化,核心业务平台、外围业务处理平台、多渠道服务平台、数据分析应用平台和经营管理平台等各类涵盖银行业务处理和经营管理的各类信息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已经成为各商业银行日常经营活动的基础,银行监管部门对于银行信息化应用的监管体系已经形成。

但从银行客户服务上看,银行现有服务与信息化社会发展的客户需求仍存在差距,银行自身信息整合应用水平仍然不高,银行服务模式的外延式创新发展能力不足,从进入新世纪十多年的银行信息化发展进程看,基本上还是沿着上世纪的发展模式进行,新的服务模式变革并未出现,银行信息化进程已进入一个瓶颈期,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础信息的缺失和不完善导致银行信息整合应用能力不足

尽管银行各类业务已实现了信息化处理,但从实际应用情况看,最基本的客户信息都存在缺失和不完善现象,主要由以下几方面原因造成,一是网点柜台服务仍是银行面向客户服务的主渠道,由于网点服务压力较大,对于开户等涉及客户基础信息的处理流程被迫简化,除身份和姓名等基本信息能够保证外,其他信息都可能缺失。二是客户信息收集工作分散到不同的业务流程中,客户的整体信息难以保证。三是尽管银行已建立了统一的ECIF系统,但还是基于各应用系统客户信息的合并基础上完成,加上各应用系统对信息应用存在不同,最终难以形成客户信息管理的规范和完整。基本客户信息的存在不完善,以此关联的其他信息同样存在不完善。基础信息的不完善直接导致信息整合应用能力的不足。

2、传统业务处理模式和观念制约银行产品创新

各银行在信息化推进中,对于业务处理流程已进行了相应的优化,由于银行整体服务模式并未改变,银行现行业务处理模式仍基于条线和部门的基本流程,业务流程实现了程序化,但业务流程处理的整体逻辑化关联并未突破,面向网络化应用的服务整合、服务协作和服务资源共享等方面存在不足,制约了各类适应网络化社会创新产品的发展。

3、银行现行信息应用平台的建设模式不能满足信息化社会发展要求

回顾银行信息化发展进程,各银行信息应用平台基本都是按照核心业务系统、中间业务平台、外部互联、电子银行平台等逐步发展而来,近年来,各行就信息应用平台在技术层面上进行较为全面的整合,但各应用系统以产品或部门为中心的建设模式没有改变,信息完整性、信息一致性和信息共享等问题仍旧存在,应用平台不能完全满足网络化社会对银行信息服务的新要求。

4、银行信息应用的专业化能力制约了外延式服务的创新发展

经过多年的信息化建设,银行无论是专业技术,还是专业人才方面都积累了一定的信息技术处理能力,但从信息应用专业上看,银行仍处于相对封闭的自身产品领域,未能从信息收集、加工、存储等专业化角度全面开展信息利用的产品创新,对于网络化时代跨界式外延服务创新能力不足。

5、基础服务价值的低估降低了银行创新的动力

我国商业银行信息化发展过去的几十年,正处于国家经济快速发展的上行周期,资金产品收益一直都是银行盈利的主要来源,在这种经营环境下,银行支付、结算和其他中间业务服务产品均以免费或低价出现,银行基础服务的价值被低估,导致银行并不十分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